卢秉恒:3D打印重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
——专访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

专访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
记者:里夫金提出互联网与新能源的结合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,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怎么认识的?
卢秉恒:次工业革命是发明蒸汽机,劳动变成机器化,体力、畜力劳动让机器代替,从手工业作坊变成工业化生产。第二次工业革命,有了电磁场理论,人们发明了电动机,可以用电力提供动力,机床也发明了,人们能够大批量生产产品,以福特汽车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为代表,建立了公差、互换性理论,制造的零件可以互换,大批量制造使汽车变得很便宜,形成大批量制造模式。
第三次工业革命根本上是信息化广泛而深入地进入各种领域。从数控机床发展到智能机床,生产线也是智能的,可以监控制造过程,发现有问题可以更换刀具、调整机床。信息化可以把人们的消费需求集中起来,做个性化设计,用3D打印、智能软件控制生产出需要的单件产品,用批量生产、交货的成本和交货期生产个性化的商品。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模式。我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信息与工业技术融合,能够生产个性化东西,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的体力,而且还代替智力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提出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是非常适时的。
记者:近年来,3D打印成为热词,有哪些具体用途?它的变革意义是什么?
卢秉恒:3D打印的用途,一是产品的快速开发,像快速制造模型、模具、首件。二是生产个性化的产品。三是材料节约型制造,这在航空航天领域表现明显,社会价值也比较大。四是用3D打印的观点对我们现有的产品、装备进行再设计,在结构一体化、换热结构的优化等等,可以形成许多设计创新,使人们的创新设计不再受到可制造性的约束。五是用3D打印进行再制造,对某些器件进行修复。如以前飞机发动机叶片磨损了只能整台发动机报废,现在可以用3D打印进行修复,花费很少的材料与工时,使昂贵的发动机再生。
3D打印是比较符合工业4.0特征,一是3D打印通过计算机可以把制造过程控制到零件结构的每一个点;二是自动化制造过程中没有中间障碍。目前,在CAD、CAM、数控加工的制造过程中,存在自动化孤岛。把图纸变成驱动数控的程序,首先要对制造产品有工序过程设计,毛坯从哪里来,加工分几道工序,先后顺序如何,要采用什么样的设备,要准备什么样的工装卡具等等,这些东西是很复杂的专门知识,这一系列的路径排列组合,让人们陷入困惑,实现自动化的CAPP是很难的。从863计划开始,我们要做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(CAPP),直到现在也没有这样商业化的软件,因为问题太复杂了、零件品种、加工工序太多了、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太多了,人们不可能穷尽和完全掌握它。
而3D打印把这些工序过程变成了一个过程,其数据格式是统一的,不存在CAPP自动化、智能化的瓶颈。3D打印消除了自动化孤岛,能体现“工业4.0”的特点。
记者:在“工业4.0”时代,企业的出路和发展方向在哪里?
卢秉恒:工业4.0是指工业、信息物理系统融合,现在我们到了信息时代,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对制造业会产生重大影响,因此我们要把物理系统各个数据接口做好,符合标准。这样一来,我们在自动化、智能化的推进过程中就没有障碍和孤岛了。
记者:“互联网+”、3D打印、“工业4.0”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具体的影响?
卢秉恒:它们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,人们以后可以不在商场挑商品,可以自己设计自己需要的商品,把自己的需求发布到网上,很多创客进行设计,然后分包组织生产,再进行物理配送。如此一来,它使社会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,给创新带来更大的空间。
人们不再受单位的约束,设计师可能就是自由职业者,这使得社会生产的组织模式、社会生活的模式发生很大变化。今天你可以设计飞机,明天可以设计时装。个人的创新能力可以大程度地得到发挥,形成一个真正创新型社会。
随着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,大批量的生产如果设计出现偏差,产销不对路,就卖不出去造成浪费。现在海尔跟用户一起设计,体现用户需求,这个产品肯定是用户需求的。个性化、定制化变成可能,是因为信息化提供了个性化设计制造的平台。
记者:我国3D打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何种位置?未来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哪些瓶颈?
卢秉恒:我国3D打印研究工作做得不错,排在世界前列。我国3D打印的数量在世界上第二。3D打印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处于全球地位,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用打印出飞机起落架,现在批量列装;2001年,西安交大做个性化的下颌骨修复,当时中国媒体报道,而直到2012年欧洲才做例。但是在3D打印的产业化、应用方面,我国还有差距,我国的装机量在世界上第四,我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五分之一,是世界,从这点来看,3D打印跟我国整体制造业还是不匹配的。由于3D打印许多技术还有待发展,所以现在我们有经过努力实现并跑的机遇。我们可以抓紧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机遇,利用自有的优势,走到世界前列。
3D打印材料是世界范围的难题,很多工程材料目前还不适合用3D打印,打印的效率、成本都划不来,这还需要深入研究。我国在发展上的瓶颈主要有:缺少原创、在核心器件的开发不够等,尤其这一产业规模小,在各个制造领域应用3D打印还缺少研究。市场好了才能带动发展,而应用上存在瓶颈,例如进入航空航天、医疗领域时都需要标准,医疗产品没有个性化的标准,难以进入应用。我们2001年突破颌面骨修复技术,成果早就很成熟,申报认证有六七年了,由于缺乏国家标准,一直没有批复下来,没有标准就不能发证,就不能大规模应用。用于航空也很难,没有标准,无法衡量是否符合适航标准就不能大规模应用。而这两个行业应用前景广阔,但是都缺乏标准。
上一篇:石磊:拓展个性化环保包装纸
- 全年征稿 /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:834096906@qq.com
- 凡本网注明"来源:包装印刷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,//www.xa7k3.cn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- 01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CPI数据 扩内需政策
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,7月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,消费[详细]
- 022025年7月份核心CPI同比持续回升 PPI环
受季节性因素叠加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,工业生产者出厂[详细]
- 03美国西弗吉尼亚州 5000 万美元塑料热解
提前进行卸车、输送、预处理、进料等全流程演练,可在正式投[详细]
- 04新起点 新征程|君华股份乔迁新址,智
在产业升级与智造转型的时代浪潮中,公司以一场“与时间竞速[详细]
- 05嘉禾聚能潍坊塑料化学循环项目正式投产!
嘉禾聚能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潍坊低碳循环新材料项目于2025年[详细]
- 06凤爪产品的 “进阶”:从生产设备到先
凤爪产品市场前景广阔,随着消费者对凤爪产品品质、口味和安[详细]
- 07绿色低碳浪潮席卷 食品机械企业的应对
绿色低碳政策在给食品机械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,也创造了机遇[详细]
- 08五部门:持续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高
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化工园区规范建设[详细]
- 01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
中国人民银行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金融支[详细]
- 02上海禁塑倒计时!生物降解塑料迎来新风
随着上海禁塑倒计时的推进,生物降解塑料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[详细]
- 03海天智胜金属HDC8800-SF高精度卧式冷室
2022年,海天全球应用中心的8800试模单元建成,并成为首家的[详细]
- 04市场警示:欧洲塑料购物袋消费量持续下
项目一期设计处理50吨/日;根据与州方签署谅解备忘录时的初[详细]
- 05国产化首台套45万吨/年聚丙烯混炼挤压
国产化头台套45万吨/年聚丙烯混炼挤压造粒机组整体布局合理[详细]
- 06博斯特新任技术销售总监乔迪·吉拉
在此次访谈中,他分享了对行业趋势、创新作用以及如何与标签[详细]
- 07上海减塑三大问题:中餐塑料包材用量占
中餐、轻食、奶茶甜品领域仍依赖塑料包装。其整套外卖包材中[详细]
- 082025年7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降
7月份,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,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.3%,影响[详细]
- 01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
中国人民银行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金融支[详细]
- 02七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
日前,中国人民银行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[详细]
- 032025年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
6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155.8亿元,同比下降4[详细]
- 04推动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 八部门联合印
为了进一步推进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人力资[详细]
- 052025年7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
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,是指重要生产资料经营企业的[详细]
- 06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回落
7月份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.3%,比上月下降0.4个百分点[详细]
- 07七部门:推动金融机构开发支持绿色制造的金融产品
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[详细]
- 08全文|上海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
《上海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》近日印发,要求2025年[详细]
国际材质分析、实验室设备及质量控制博览会(简称Ciamite)是我